农夫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强藩王 > 第236章 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
    “多少钱?”

    朱元璋诧异的又问了一声,随后开始掰起手指头算了起来。

    刚才蒋瓛好像过,一两银子也就是一贯钱能兑换拾元纸币,那一元钱的话,就是一百文。

    这还是零售的价格,要是像贩的那样,批发的话,还要便宜,只要八角,也就是八十文钱。

    这!

    朱元璋愣愣的看着手中的衣衫,彻底陷入了呆滞当郑

    要知道,普通老百姓家用的布匹,一匹布满打满算也就能做两身衣服,毕竟老百姓的衣衫并不像那些达官贵人那般奢华繁琐。

    可就算这样,缝制两身衣服所需要的布料,最便夷也得一百文起步,稍微好那么一点的就得翻倍。

    要是那些丝绸早之类的布料,那价格就更高了。

    而这些还只是夏衣的价格。

    像他手中这样厚实的冬衣,价格就更高了。

    动辄就就需要三四百文钱。

    可到了这里,居然只需要不到一百文钱。

    这也太便宜了吧。

    贩可不知道朱元璋的内心活动,他见朱元璋一脸惊讶,还以为对方嫌弃自己的价格高了呢。

    想到这,贩心中顿时急了。

    “老先生,您要是觉得价格不合适,咱们还可以商量商量,实在不行,我在让您一成,您看怎么样?”

    为了不失去这单大生意,贩也只能咬牙继续降低价格了。

    就算在让一成,他还是有的转的。

    “什么?价格上还能在便宜一成?你没有骗咱?”

    朱元璋惊呼一声,满脸不可置信的看着贩。

    本来他以为八角钱已经很便宜了,没想到价格还能在商量。

    商人追逐的是利益,衣服还能在便宜,那岂不是,就算这样的价格,贩也是有利润的,那岂不是,制造这样一件冬衣的成本,比他想象的还要低。

    老十七到底是怎么办到的?

    朱元璋惊讶的模样,让贩有些傻眼了。

    一开始他以为对方是不满自己的价格,可现在看来,对方那是不满意自己的价格高了,对方明显是第一次来的土包子啊!

    悔恨,懊恼的情绪,让贩差点自闭。

    他感觉一场泼的富贵,眼睁睁的就溜走了。

    “老先生,这话可不能乱,什么骗不骗的,我们做生意,讲究的是诚信经营,这可是宁王殿下规定的,谁要是坑蒙拐骗,轻则罚没非法所得,重则直接逐出大宁,永不得在踏进大宁半步。”

    贩虽然有些自闭,可当他听到对方居然质疑他的时候,顿时不干了。

    这笔生意他可以不做,但质疑他欺骗,那是万万不行的。

    要是被治安员知道了,那可就麻烦了。

    虽然他坐得直行得正,只要治安员调查清楚了,他也不会有事。

    可这关系到他的清白。

    生意不做可以,但信誉不能丢。

    贩急切的模样,让朱元璋反应过来,他刚才话有些欠考虑了。

    “这位哥,你别急,咱不是针对你,咱就是意外,毕竟你这的衣服太便宜了,对比江南之地,要便宜太多了,咱也是一时不敢相信,才会这样的。”

    朱元璋解释,让贩脸色缓和了下来,同时他也更加确定,对方就是第一次来大宁。

    老油条可不会这样。

    可这样的结果,让他心又是一阵抽搐。

    泼的富贵啊!

    你就这么从我眼前溜走。

    好在,贩的心性还算豁达,短暂的失落后,他就调整好了心态。

    “老先生,不瞒您,您觉得我这便宜,那您是没有去大宁府,您要是去了大宁府,您就知道这衣服能有多便宜了。”

    “就像您手中的这件冬衣,宁王府下属的制衣厂中,每不知道能生产多少件呢,出厂价,也不过在四角钱而已。”

    “就算这种厚棉衣,出厂价也不过三元钱,您要是采购一批,越关内,保证您能大赚一笔。”

    着,贩从自己的摊位中,又拿起了一件厚实的棉衣,递给了朱元璋。

    没等朱元璋伸手,蒋瓛急忙先接了过来,暗自查看一遍后,确保无误,才双手递给了朱元璋。

    “老爷,您请过目。”

    嗯!

    朱元璋点点头,对蒋瓛的贴心很满意。

    不过,他很快就被手中的这件衣服给吸引住了。

    布料和刚才的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抚摸间,他隐隐感觉里面有什么东西。

    “哥,这棉衣里面填充了什么东西,是木棉絮么?”

    “木棉絮,谁用那玩意啊!那东西又不保暖,宁王殿下怎么可能往冬衣里加那种东西,这棉衣里填充的可是上好的棉花,不仅保暖,还轻便。”

    “就这么冷的,您只要穿上一件这样的冬衣,就不冷了!”

    贩一脸得意的解释道。

    他终于明白那些前辈们,为什么那么乐意接待那些外来的客商了,看着他们什么都不懂的模样,贩嘴角都快咧到后耳根了。

    虚荣心得到了大大的满足。

    什么?

    “棉花?”

    “哥,你这件棉衣里填充的是棉花?”

    这怎么可能?

    棉花朱元璋怎么可能不知道,他身上就有穿着,可棉花价格高昂,就他身上穿着的棉衣,光棉花就用了两斤,每斤棉花更是高达五百文,换算成老十七这边的纸币,那就是五元钱。

    这还不算布匹的价格。

    可这件用棉花填充的棉衣,整体居然只要三元钱。

    这怎么可能?

    老十七到底是怎么把成本控制这么低的。

    朱元璋的一惊一乍,让贩脸上的笑容越发的灿烂起来。

    “这有啥,棉花又不是什么稀罕的玩意,我们王爷早就大规模种植棉花了,在大宁,棉花可不像关内那么稀缺,价格上当然就便宜了。”

    虽然朱权有意封锁大宁,那只是针对关内的商人,对于外来的消息,朱权不仅没有封锁,还大肆宣扬。

    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

    为的就是让大宁的百姓知道,他们现在过的是什么日子,关内的普通百姓过的又是什么日子。

    而这样的好日子,是谁给予他们的。

    这样就能潜移默化的影响老百姓,让他们对大宁,对他这个王爷,有着浓浓的归属福

    从后世来的朱权,对于舆论,那可是有着清醒的认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