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小说 > 历史军事 > 开局播放鸦片战争,古人疯了 > 第71章 下西洋是亏还是赚?
    【诸葛亮死后,刘禅还当了将近三十年的皇帝,直到《出师表》中提到的所有大臣都死光了】

    【一篇《出师表》让刘禅用了二十年,也强行延续了蜀国国祚三十年的时间】

    【视频的最后,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这篇千古名作】

    只见幕中出现一张白纸,随着声音响起,白纸上出现一个个文字。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秦朝。

    嬴政听完出师表之后不禁感叹。

    “此表句句肺腑之言,定然是后世的肱骨之臣,如果此人能生在我大秦朝该多好啊!”

    嬴政深知秦国之所以能打败六国完全是历代君王和历代忠臣所创造的。

    秦国能统一六国,大将王翦、蒙家兄弟、丞相李斯等人功不可没。

    嬴政越看越觉得《出师表》非同一般,最后决定要把《出师表》抄录下来,供朝中大臣以及子女阅读。

    “亲贤臣,远人;短短六个字却是许多君主一生也做不到的事情。”

    汉朝。

    汉武帝站起身来称赞道。

    “好!好一个《出师表》,句句肺腑之言,字里行间都是对皇帝的不舍之情,真是一位忠烈之臣!”

    可是,着着,汉武帝就感觉好像有些不对劲的地方。

    汉武帝疑惑道:“这个大汉,不会是朕的大汉江山吧?”

    汉武帝越想心中越慌,直到他看到疯狂刷屏的弹幕。

    “高中时候恨不得穿越回去弄死诸葛亮,你你没事儿写什么《出师表》啊,直接当面谈不行吗?害得我还要背课文。”

    “我们嫌《出师表》太长,刘禅却嫌《出师表》太短。”

    “现在回首再读《出师表》,每一句都能感受到诸葛亮对蜀汉的担忧,对复兴汉室的渴望。”

    “楼上漏了一点儿,还有对刘禅的失望。”

    “失望倒是谈不上,刘禅算不得昏君,但是在三国那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只能刘禅生错了年代。”

    “刘禅在位40多年,要他是昏君那肯定是在胡话,但是他也确实没能力复兴汉室王朝。”

    “刘禅一个新手开局就是地狱级副本,靠着新手大礼包强行撑了三十多年,已经很不错了,当然也仅仅是不错。”

    看了几个弹幕,过了良久汉武帝才重重的叹了口气。

    “唉!没想到强如我大汉也会出现昏君误国。”

    如果大汉被其他国家灭掉,哪怕是匈奴,汉武帝也不会如此难过。

    汉武帝看到《出师表》中提到的桓、灵二帝感觉十分刺眼。

    三国

    另一个时间线。

    此刻,蜀国灭亡,刘禅被安置在魏国洛阳,获封安乐公这一耻辱性的封号。

    刘禅看到幕中的《出师表》也不禁为之落泪。

    直到此刻,刘禅才体会到诸葛亮那宛如老父亲般的殷切期盼。

    刘禅连忙擦拭泪水,以防被有心之人找到借口,污蔑他还心存汉室。

    回想当年诸葛亮出兵北伐还历历在目,如今寄人篱下,一言一行都要看人脸色。

    “相父,如果你还在,一定会对我很失望吧!”

    唐朝。

    李世民感叹道:“不愧是蜀汉丞相,即便过了两千年,《出师表》在后世也会被奉为珍宝。”

    虽然李世民不明白高中课本是什么,但是从弹幕中不难看出后世之人对《出师表》的重视程度。

    “诸葛武侯堪称忠臣典范,如此忠肝义胆之人,千百年来都少见啊!”

    “不过,朕坐拥大唐江山,文臣武将数不胜数,哪怕他们每个人都不及诸葛武侯,但是如此多的忠诚之士,我大唐也不逊色于其他朝代。”

    到这里,李世民脑海中不禁想起刚刚被侍卫拉出去的魏征。

    李世民冷哼一声在心中补充道。

    “魏征那个粗鄙的村夫除外!”

    【郑和下西洋到底是干什么去了?难道真的就为了找建文帝吗】

    【众所周知,朱棣即位之后曾派遣郑和七次下西洋,如此浩荡的工程,难道仅仅是为了寻找不知道死没死的朱允炆吗】

    听到幕中传出的声音,正在打盹的朱棣猛的抬起头来。

    朱棣心中疑惑道:“找建文帝?我找他干什么?”

    虽然朱棣也不太相信当年烧死的就是朱允炆,但是现在朱棣坐拥下,难道还怕孤家寡饶朱允炆吗?

    况且这么多年过去了,民间一点儿动静都没有,朱允炆就算还活着也翻不起什么浪花了。

    【今我们就来讲一讲郑和下西洋到底有赚钱】

    【有人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花着大把大把的银子和绫罗绸缎出使海外国,换回来的却是一些垃圾纪念品】

    【如果大家还这么想,那完全是被营销号给误导了,这个想法简直是错得离谱】

    【能被称为明君的永乐大帝,怎么可能干这么费钱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事实上,郑和的船队在当时堪称弱化版的东印度公司,出海一趟赚的钱是许多人想都不敢想的文数字】

    “郑和下西洋赚钱?博主没发烧吧?”

    “郑和下西洋完全是赔本的买卖,他拿什么挣钱?”

    “楼上别拿你的无知当做炫耀的资本好不好?”

    “朱棣当时面临的是什么?迁都、北伐、修建水利农田、还有古今第一奇书《永乐大帝》的纂修,这么多花钱的地方,如果下西洋不挣钱为什么要出海那么多次?”

    “郑和下西洋相当挣钱,不懂历史的可以翻翻史书。”

    【当然,一开始朱棣派遣船队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让万国来朝,就为了证明自己这个皇位得来的没毛病,洗脱篡位的罪名也算是朱棣这辈子唯一的追求了】

    【可是宣扬国威一次就够了,至于来回跑七次吗?朱棣又不是晋惠帝那种脑子进水的人】

    【究其原因就是,朱棣发现下西洋能够为他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