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小说 > 历史军事 > 开局播放鸦片战争,古人疯了 > 第156章 蜀汉之终章
    “项羽莽,他的部下更莽,莽夫怎么能得下呢?莽夫只配当先锋官,甚至连将军都不配,因为莽夫根本不懂谋略。”

    “四面楚歌,虞姬自刎,悲,大悲!”

    “前脚刚签订条约,后脚就搞偷袭,这就是刘邦的作风。一点儿脸都不要了。”

    “关键是,这还是刘邦求着项羽来议和的。”

    “项羽没了范增,就相当于断了左膀右臂,而且是双臂,不死才怪呢。”

    “垓下之战,项羽最后的辉煌,也是西楚霸王一生的终点站。”

    【项羽自知不能逃脱,于是对将士,乃要亡我,并非是我不能打仗】

    【项羽为了证明自己,于是折返分三路与汉军对冲,斩杀汉军近百人,斩敌将2名,而项羽28骑仅死伤2人】

    【之后项羽带人一路奔袭至乌江,遇乌江亭长,亭长劝项羽可以回到江东以图东山再起,但项羽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拒绝,并将自己坐下马赐予亭长】

    【项羽下马步战,一口气杀了汉兵几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几处的伤】

    【项羽力竭,自刎而死,死后头颅被王翳得到,剩余躯体被汉军争抢,甚至还因为争抢导致数十人死伤】

    【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自得到项羽尸体一部分,都被刘邦封侯】

    【至此,一代英雄西楚霸王落幕】

    “西楚霸王!”

    “项羽才是真正的英雄豪杰!”

    “如果鸿门宴项羽杀了刘邦,会怎样?”

    “如果当时项羽重用韩信,不知道又会是一副怎样的光景。”

    “重用韩信?不可能的,这就是个伪命题,从韩信受胯下之辱那一刻,项羽就不可能看得起韩信。”

    “项羽是盖世英雄,他也从未觊觎下。”

    “你可以项羽傻的可爱,不会玩儿政治,但是你不能项羽不会打仗。”

    “破釜沉舟,巨鹿之战;以一当十,彭城之战;四面楚歌,垓下之战。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但是想通的是项羽和楚军的勇猛。”

    “《史记》中一共有7处记载项羽是死在东城,只佣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羽是自刎乌江。”

    “而且根据实际我们可以推断,司马迁写项羽的时候绝对夸张了。”

    “30岁的人生竟然如此精彩,而我的30岁还在工厂打螺丝。”

    “项羽神勇,他带出来的楚军一样神勇,不然只靠项羽一人不可能敢称霸王。”

    “据记载,当时垓下之战,项羽10万大军,被汉军斩杀的有8万,再加上突围出去的,可以10万楚军几乎没几个投降的。”

    “都项羽有勇无谋,谁敢项羽无谋?如果项羽只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傻大个,凭什么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百战百胜?”

    “项羽只是过于豪放,他只是不会玩儿政治,他只是不懂人心险恶,他永远也想不到有人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他永远也想不到前一秒还苦苦求和立盟约,下一秒就反悔。”

    关于项羽的视频连续播放几遍后,不久下一个视频开始了。

    【为这个王朝画上最后句号的不是一位皇帝,而是一位将军】

    【他曾是诸葛亮的敌人,却因为被怀疑有二心,为保性命只能投降于诸葛亮】

    【他虽是降将,却才华横溢,谋略过人】

    【25年间,他为蜀汉11次举兵北伐,耗尽了一生心血】

    【敌军来犯,他正欲死战,结果却得知圣上已降的消息,甚至还被命令跟着投降】

    【他虽投降,但并未放弃复国之志】

    【他潜伏敌军,以计拼死复国】

    【可怜计谋未成,魂断乱军之中,也为这个王朝亲手画上了最后的句号】

    【27岁入蜀汉,35年尽心血,只恨未能功成】

    【身后无主,纵取九州又如何!他就是蜀汉最后的忠臣——姜维,姜伯约】

    “姜维啊,我哭死,我就是水市人。”

    “一计害三贤,堪称千古绝唱。”

    “我计不成,乃命也!”

    “始:我有一计,定可生擒诸葛亮,解南安之急;终:我有一计,定可使汉室,幽而复明。”

    “姜维终其一生对所有人都真诚,唯一欺骗了钟会;钟会一辈子都戴着面具,对谁都假仁假义,却唯独信了姜维。”

    “可怜了姜维,都没见过刘备,却因为诸葛亮几句话为蜀汉奔波一生。”

    “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矣!”

    汉朝。

    汉武帝原本对这次的幕并没有太大的兴趣,毕竟一位将军就算再出名,也不会给汉朝带来实质性的利益。

    可是当汉武帝听是蜀汉忠臣之后,瞬间来了精神。

    “虽然这段时间幕一直没有讲过什么有用的东西,但是我大汉的忠臣还是要听一听的。”

    “一计害三贤?千古绝唱?不知道是怎样的千古绝唱。”

    “一计可使汉室幽而复明?多巧妙的计策,竟然如此厉害?”

    唐朝。

    有官员了解姜维的故事,看到幕如此夸赞姜维,有些不解道。

    “一计害三贤?不就是简单的离间计吗?为什么会受到后世如此夸赞?”

    一旁魏征不屑的道。

    “你懂什么,姜维用命施计,当为至忠;如果此计可成,下大乱,蜀汉必定有机可乘,此为大智。”

    李世民呵呵一笑道。

    “魏征的没错,计谋不在于神,而在于巧。有时候简单的离间计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惜,姜维此计最终还是失败了,如果此计成功,蜀汉有姜维等人护持,下归不归晋还真不好。”

    杜如晦感叹道。

    “三国英豪辈出,如果不是幕,恐怕没人会注意到这位蜀汉降将。”

    众人也都点头认同。

    “不错,除了最后一计,我甚至都没听过姜维。”

    【姜维,字伯约,水郡冀县】

    【姜维幼年丧父,与寡母一起生活,喜好郑玄的经学】

    【姜维的父亲姜冏曾是郡功曹,当时羌、戎等胡人叛乱,姜冏挺身护卫郡守,死在战场】

    【姜维也因为父亲的功劳,水郡打算表姜维为将,但姜维不愿为将,于是便受赐官为中郎,参本郡军事】